武城县人民政府

【统计公报】2019年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3日

2019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六稳”工作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省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为17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4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86.17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74.22亿元,增长6.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5:48.6:41.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6391元。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9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39%,均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内。全县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921人,组织创业培训869人。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4.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上涨8.0%,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8.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医疗保健类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1%。

民营经济繁荣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26832户、102774人和381.53亿元,分别增长6.5%、3.3%和48.6%。其中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7780户、40725人和347.634亿元,分别增长27.3%、0.7%和53.8%。

二、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2019年,新增农村清洁取暖户数9142户。改造农村危房385户,完成涉农街道村庄改厕876户。

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8794万元,比年初减少18629万元;不良贷款率2.91%,较年初下降1.82个百分点。

污染防治持续加力。年底,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18μg/m?,改善61.7%;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54μg/m?,恶化8.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92μg/m?,恶化8.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141μg/m?,改善3.4%。

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年末,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0家。重点实验室11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家。工程实验室2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年专利授权量45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件。全年专利申请量52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9件。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9.75亿元,增长0.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增加值14.25亿元,增长3.1%;林业增加值0.66亿元,增长4.7%;牧业增加值1.75亿元,下降4.4%;渔业增加值0.08亿元,增长2.7%;服务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8.8%。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2.54万亩,其中,夏粮面积67.56万亩,秋粮面积64.9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2.63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0.78万吨,秋粮总产量31.86万吨。粮食单产472.56公斤/亩,其中,夏粮单产455.51公斤/亩,秋粮单产490.29公斤/亩。生产水平逐步提升。棉花播种面积4.69万亩,产量0.44万吨,单产94.0公斤/亩。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7.37万亩,产量27.23万吨,比上年增长16.6%。水果总产量1.80万吨,比上年增长29.1%。水产品产量466吨,比上年增长0.4%。油料面积1.6万亩,油料产量4114吨。

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4625吨,增长1.9%;禽蛋产量19883吨,奶类产量5764吨。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3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07%。

植树造林大力推进。全年实现造林1.33万亩,植树78万株。

现代农业快速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1.74万亩。设施蔬菜8万亩,“放心农场”3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5%。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市级9家。“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17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5.3%;利润总额增长4.3%。

动能转换提质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4%。

建筑业持续发展。资质内建筑企业1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1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项目15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15.1%。三次产业投资构成调整为1.7:53.2:45.1,其中,第二产业占比提高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增长32.1%。

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房地产企业20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39亿元,增长42.3%,其中,住宅投资21亿元,增长49.5%。商品房销售面积46.83万平方米,下降18.45%。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社会消费稳定增长。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44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1%。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8%。批发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零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3%;住宿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4%;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4%。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县进出口总额91111万元,增长22.4%。其中,出口74478万元,增长36.8%;进口16633万元,下降16.8%。

利用外资高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2829万美元,增长843.0%。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全县实有公路通车里程1980.6公里。年末公交线路7条。公交营运车辆40辆。实有出租车汽车数151辆。

邮政电信蓬勃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27亿元,增长22.9%。其中,快递业务量331.94万件,增长24%。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9.85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3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5万户。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174万元,增长0.5%。其中税收收入64493万元,下降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0.0%。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7897万元,增长1.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128万元,增长28.5%,卫生健康支出16791万元,增长11.9%。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09.77亿元,较年初增加22.5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71.96亿元,较年初增加22.30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4.84亿元,较年初增加0.2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5.76亿元,比年初增加2.28亿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完善。拥有普通高中2所,专任教师610人,在校学生7139人。普通初中9所,专任教师963人,在校学生13164人。小学70所,专任教师1508人,在校学生2851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215人,在校学生3941人。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2.8万册。剧院、影剧院2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

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县拥有政府办(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18处,其中:综合医院1处,中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9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妇幼保健站1处。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68床。全县医疗机构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30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37人,注册护士591人。卫生防疫人员16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3.97‰;婴儿死亡率3.9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750.8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62%。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县城清洁取暖面积8万平方米。

安全事故有效防控。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3人,受伤5人,经济损失11.1万元。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169,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138。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平稳。全年户籍人口401176人,其中,女197586人。出生人口4249人,出生率10.59‰;死亡人口2603人,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4.1‰。年末常住人口37.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3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72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1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5元,增长9.8%。

社会保障事业日益完善。全县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3万人、2.77万人、1.94万人、3.43万人和0.99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52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04万人。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7个,养老床位973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136人。五保供养人数1139人。

注: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各地区修订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初步核算数据。

3.民营市场主体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是指在辖区内注册且具有建筑业资质(获得建设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的独立核算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全部纳入统计。

7.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武城县统计局

2020年4月30日

武城县人民政府主办,武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与维护   建议使用IE5以上 1024*768 分辨率浏览

监督举报电话:0534-6211071 邮箱:xfbdzzw@dz.shandong.cn

  • 鲁ICP备06012168号-1
  • 鲁公网安备 3714280200010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1428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