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县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数说武城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刘宝新先生,县水利局副局长王延新先生,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文水先生,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李静女士向大家介绍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刘宝新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刘宝新: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水利工作关乎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息息相关。在此,我将向大家通报近期水利工作的相关情况和重要举措。
一、水利建设方面
根据《武城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武城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按照“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原则,县水利局紧抓新增国债和超长期国债发行契机,围绕防汛减灾、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内容,谋划实施一系列关乎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工程,为武城县的防灾减灾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武城县防灾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水利建设项目。其建设内容丰富多样,犹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安全网,全方位覆盖了县域内的水利基础设施。其主要建设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河道清淤疏浚、流沙段河道护砌、跨河涵闸及桥梁改建、个别涵闸维修,还有排涝站(枢纽)的改建,以及数字水利建设等。
武城县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工程能够提升全县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其通过实施县域内支沟与骨干河道的连通,打通水系 “最后一公里”,实现各级河道的 “蓄、灌、排” 功能。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骨干河道工程中,防汛道路硬化及支沟分水闸、小型泵站等配套建筑物建设。镇村级河道工程中,对镇村河道清淤疏浚贯通和配套桥涵闸建筑物。坑塘蓄排水工程中,对有水源条件的坑塘进行疏浚清淤等。
武城县利民河综合治理提升改造工程聚焦于对流域面积 200平方千米以上的利民河进行提升改造治理,使其防洪标准达到 “五年一遇”,增强防灾能力。建设内容有利民河流沙河段清淤护砌,沿河防汛管理路硬化,数字化建设等。
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提升武城县的防灾减灾能力,为武城县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我们水利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用水总量控制方面,武城县全年用水量约为9000万立方米,这一数据低于德州市的9833万立方米总量控制目标,充分体现了武城县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的积极成效。同时,在用水效率提升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相较于2020年下降1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7%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武城县水利局在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方面的持续努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共进。
在取用水管理方面,县水利局依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水资管〔2024〕120 号)要求,省水利厅《山东省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取水口信息对比衔接工作。经过核查,全县取水口共有11163个,其中与电子证照取水口关联10887个,同时妥善处理退出取水口 276个,审核率达到100%,为取水口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县水利局充分利用德州市水利局提供的智慧水利水资源一张网信息平台数据,积极开展违规取用水信息排查,并将每次巡查情况在“社企执法 阳光监督”平台备案,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监管,有效遏制了违规取水行为。
三、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我们高度重视水生态的修复与治理工作,秉持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行动。一是抓实河库管护工作。按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要求,通过自查、暗访督查等方式,督促有关镇街完成44项河湖“四乱”问题整治,抓实河道垦坡种植整治等工作。全力推进河湖遥感疑似问题图斑核实整改,对57处疑似图斑进行逐一现场核查,已全部整改销号。二是抓实黑臭水体治理。依托智慧城管执法平台建立了城区水域视频监控及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摄像头138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17处,实现水面、水质、雨水排放口全天候实时监测。三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湖”、筑牢防溺水“安全网”等志愿活动,推动河湖长制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不断提升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河湖、保护河湖、建设幸福河湖的浓厚氛围。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水利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展望未来,县水利局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水利各项工作。在水利建设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大对水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在水生态修复方面,我们将持续扩大水生态修复的范围,探索创新水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模式,构建更加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水利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监督我们的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刘宝新先生的介绍,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在提问前举手示意。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武城县紧靠大运河,是潘庄引黄灌区的一部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南北,黄河水、运河水、长江水在武城县实现“三水汇流”,请问在创新推动水系连通、发展现代水网方面县水利局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静: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县水利局立足我县水利实际,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带动,着力推动现代水网建设,不断优化骨干水网体系,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坚持以“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为目标,研究制定了《武城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围绕“供水保障、水旱灾害防治、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智慧水利”等方面谋划提出了一系列重点发展内容,致力于打造“引、蓄、排”相结合的现代水网体系。二是坚持项目带动,完善水网体系。去年以来,我县在上级支持下实施了六六河综合治理(引调水)工程、头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二水厂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4亿元,涵盖中小河流治理、灌区提升改造、城乡供水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抢抓国家发行国债支持水利建设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争取,防灾能力提升工程、利民河综合治理提升改造工程、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提升工程获得国债资金9.0283亿元,重点实施河道清淤衬砌、桥涵闸维修改造、水系贯通治理等,提高全县防洪排涝能力。三是强化工程管理,严把工程质量。集中骨干技术力量紧盯工程一线,及时清除一切影响施工进度的不利因素。始终把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摆在首位,施工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按工程设计施工,杜绝工程建设中的安全和质量隐患。
谢谢大家。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县水利局在水利服务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成效?
王延新: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县水利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提升水利服务民生的水平。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我们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改造供水设施,优化供水管网布局,提高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让更多农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同时对全县393个村发放农村饮水安全明白纸,安装农村供水信息公示牌。在防汛工作方面,我们汛前加大防汛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组织培训等形式,让全县党员干部群众能够树立洪患意识,提高全民的防灾避灾能力,对洪涝灾害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针对储备的防汛物资种类、数量不足、部分物资超过使用年限等情况,采购了防汛编织袋、土工布等一批防汛物资,确保做到即调即用,为汛期汛情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在抗旱工作方面。今年5月份县水利局积极调引黄河水,进行河道蓄水,缓解了县内东部区域的旱情,并积极联系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关闭祝官屯运河大闸为我县蓄水,做好抗旱用水准备,同时利用灌溉泵站、小农水工程及时灌溉,充分发挥了小农水工程快捷、便利的特点。加强与气象和农业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墒情、雨情和了解天气变化,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做好沟渠疏通,维修病险涵闸,积极引进客水,提前为冬灌做好准备,确保明年粮食丰收。
谢谢大家。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县水利局如何发挥水利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李文水: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水利工作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不断优化水利发展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水利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水利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发挥水利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例如,县水利局通过积极与审批部门对接,提前介入,主动作为,第一时间掌握县内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情况,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事前指导,推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从“事后补”向“事前批”转变;积极与税务部门及企业对接,由专人负责企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过程中的问题咨询及答疑工作。全过程提升审批监管工作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为生产建设项目推进提供扎实服务。另一方面,县水利局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日常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中向生产项目建设主体发放水土保持明白纸,并详细向企业讲解,帮助企业充分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及遵守水土保持法的必要性,帮助企业熟悉水土保持工作要求,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依法落实,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谢谢大家。
记者: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县水利局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李文水: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武城县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焦计划用水管理、水价机制改革、节水载体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2023年,武城县获评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推进体系,并牵头制定《武城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同时多次邀请省、市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着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在精细用水上出实招。牢牢把握“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将工业节水作为企业技术改造重要内容,一方面,聚焦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古贝春集团等县域内重点企业,引导企业采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争做全县水效“领跑者”;另一方面,瞄准中小企业,构建“以供定需”倒逼机制,督促对标同行业先进企业,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步伐,并鼓励就近使用中水和其他再生水。目前已实现企业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全覆盖,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连年下降。
三是强化综合施策,在从严管水上动真格。牢固树立系统思维,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节水机制,一方面,严格项目准入。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需要取水的,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坚决杜绝高耗水行业、落后产能上马。近两年,共审批取水许可397个,取水许可延续审批25个,无高耗水行业。另一方面,实施常态监管。严格用水定额、计划用水管理,建立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台账,对年许可取水量超3万立方米的16家工业企业全部安装计量设施。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所有在建项目均实现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下一步,武城县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巩固拓展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不断将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向深入。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几位发布人分别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